千亿球友会-红魔东行创收却失人心,3天两赛狂揽800万镑,更衣室不满情绪在泰晤士河畔蔓延

admin 综合中心 2025-09-15 6 0

当曼联的专机从亚洲满载而归时,俱乐部账面上新增的800万英镑收入与球员们阴沉的表情形成了尖锐对比,据《泰晤士报》独家披露,一场由商业利益驱动的亚洲季前巡演正引发更衣室剧烈震动——在高温高湿环境下3天完成2场高强度商业赛,让多名核心球员公开表达了对赛程安排的愤怒,甚至直接质疑俱乐部将商业利益置于运动员健康之上的决策逻辑。

这场风暴的起点是曼联今夏的亚洲商业赛计划,根据内部文件显示,俱乐部与亚洲赞助商签订的合同中含有高额违约金条款,要求球队必须于7月24日至26日期间在曼谷与吉隆坡完成两场商业比赛,尽管医疗团队曾提交报告指出“72小时内跨时区进行两场比赛存在健康风险”,但商业部门最终压倒了竞技部门的意见。

“这根本不是季前准备,而是马戏团巡演。”一位匿名球员向《泰晤士报》抱怨道,“在34度高温下,我们刚踢完90分钟比赛就要赶红眼航班,第二天下午又得站在另一块场地上,有些人小腿抽筋得像石头一样硬,但教练组还在场边做着压节奏的手势。”更让球员愤怒的是,俱乐部在第二场比赛前安排了长达3小时的签名会与商业拍照环节,球员们只能在空调不足的场馆里边擦汗边配合赞助商摆拍。

这笔800万英镑的收入背后是巨大的身体代价,队医报告显示,至少有5名球员在返回曼彻斯特后出现脱水症状,其中2人需要接受静脉注射治疗,更令人担忧的是,新援芒特在吉隆坡比赛中途因肌肉紧张被换下,经检查确认为早期疲劳性损伤,预计将缺席两周训练——这正是医疗组此前预警过的典型风险。

《泰晤士报》获得的内部通讯记录显示,队长B费曾在团队聊天群组中直言:“我们理解俱乐部需要赚钱,但不能用球员的健康作为赌注。”多名资深球员随后附和,要求球员协会代表与管理层重新协商商业赛安排流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讨论很快从亚洲赛程延伸到对整个季前备战计划的批评,有球员指出训练基地设施老化问题至今未解,但俱乐部却愿意花费巨资组织海外捞金之旅。

俱乐部商业总监巴蒂在内部会议上辩护称,亚洲之行是“维持全球品牌影响力的必要投资”,并强调800万英镑收入将用于夏季引援,但这个说法遭到竞技部门的质疑——足球总监默塔夫指出,因疲劳导致的伤病可能让俱乐部在医疗支出和球员价值折损方面付出更大代价。

这场冲突折射出现代足球的深层矛盾,随着格雷泽家族将曼联定位为“全球娱乐产品而非传统足球俱乐部”,商业开发与竞技成绩之间的天平正在倾斜,2023年财报显示,曼联商业收入首次超过比赛日收入,占比高达53%,但球队战绩却连续多个赛季低迷,有分析师指出,这种商业模式虽能短期创收,却可能损害球队核心竞争力。

红魔东行创收却失人心,3天两赛狂揽800万镑,更衣室不满情绪在泰晤士河畔蔓延

球员们的愤怒也得到专业机构的声援,职业足球运动员协会(PFA)发布声明提醒俱乐部“有法律义务保障球员工作环境安全”,并特别指出国际足联关于“两场比赛间隔不得少于48小时”的规定虽不适用于友谊赛,但应作为健康保障的基准线,运动医学专家霍金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警告:“在季前体能储备期强行进行高强度比赛,相当于让建筑工人在地基未干时就加盖楼层。”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亚洲之行反而削弱了曼联在关键市场的品牌形象,吉隆坡现场有球迷发现,当曼联球员在颁奖仪式上面无表情地举起纪念奖杯时,看台上已有嘘声响起——这些花费数月积蓄购买门票的忠实球迷,最终看到的是心不在焉的球星和一场节奏沉闷的表演赛。

随着球队返回卡灵顿基地,危机并未消散,主教练滕哈格不得不调整训练计划,用三天时间专门进行恢复性训练,更棘手的是,他需要平衡管理层要求与更衣室情绪,据称已有球员要求将“商业赛参与条款”写入个人合同,俱乐部发言人对外表示“始终将球员健康置于首位”,但拒绝就具体事件发表评论。

这场800万英镑引发的风暴,暴露出金元足球时代的残酷悖论:当豪门俱乐部越来越擅长将球员转化为创收资产时,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运动员,反而成了全球化商业机器中最易损耗的零件,正如《泰晤士报》评论所言:“曼联用三天时间赚取了半个赛季的票房收入,但他们可能输掉了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那些让足球成为美丽游戏的激情与信念。”

红魔东行创收却失人心,3天两赛狂揽800万镑,更衣室不满情绪在泰晤士河畔蔓延

夕阳映照下的卡灵顿训练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更换新的医疗设备供应商标牌,而球员们的手机上不断弹出亚洲赞助商发来的感谢信息,在这片割裂的景象中,一场关于足球本质的博弈正在继续:当绿茵场逐渐变成财务报表的注脚,那些奔跑在草皮上的人们,是否还记得最初为何而战?

评论